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政治、社会等因素, 古蜀国的酒业不仅历史悠久, 而且较有规模。不仅官方开办 “官酿”酒产业, 民间私坊也相当普遍。 除现成都、德阳、宜宾、泸州、遂宁等主产区之外, 现巴中、达州、资阳、内江等地也多有民间酿酒作坊。 蓬勃兴起的四川酒产业, 品酒、 饮酒习俗的形成和推广, 酒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多, 以及 “移民填川”的湖、广、闽、粤、浙、赣等省, 尤其是具有酿酒传统和造诣的 “陕帮”酿酒技术的进入, 促进了四川酒文化与其他地区酒文化精华的融合, 推动了川酒的发展。 酒产业兴旺发达, 使四川成为一个名酒辈出的产酒大省, 呈现出 “横堤雾柳拥酿户、岸渚烟笼谢酒香”的景象。
古代影响较大的名酒有巴乡清酒、剑南之烧春、鹅黄酒、蜜酒、射洪春酒、戎州重碧酒、全兴酒等。
一、“巴乡清”酒
古代与蜀之 “酴醾酒”齐名的巴地名酒有“巴乡清”, 又称云安曲米春。
明代曹学佺在《蜀中广记》卷六十五中记述:“《水经注》 卷三十三《江水》亦载,江之左岸有巴乡村 (今重庆云阳奉节间),村人善酿, 故俗称‘巴乡清’。 盛弘之亦曰 ‘永安宫西有巴乡村,善酿酒,名巴乡清’。《郡国志》曰:‘南乡峡,西八十里有巴乡村, 善酿酒, 故俗称巴乡酒也’,今其地属云阳。老杜诗: ‘闻道云安曲米春爷’, 本此。”
二、剑南烧春
唐宪宗后期的中书舍人李肇所撰 《唐国史补》, 把 “剑南之烧春”列为当时天下名酒。
《唐国史补》卷下记载:“酒则有郢州之富水;乌程之若下;荥阳之土窟春;富平之石冻春;剑南之烧春”。
李肇在书中记载了唐玄宗至唐穆宗即开元、长庆百余年间 (713—824 年) 诸多杂事, 凡205条, 所记酒名有蜀之剑南烧春酒等14种。
明代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》 卷六十五也说“《唐书》‘剑南岁贡春酒十斛’《采兰杂志》云,‘卓文君井在卭州白鹤驿,世传文君尝取此水以酿酒’。按: 五代词有 ‘卓女烧春浓美’之句;注: 烧春, 酒名也。 又《国史补注》,剑南贡烧春即是物矣”。蜀之 ”剑南烧春酒冶不仅是唐代名酒, 更是剑南道的主要贡物之一。此外, 剑南道生春酒也是贡品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“成都府蜀郡”条载:“土贡, 生春酒”。黄葆真《事类统编》记载:“为生春, 《德宗本纪》剑南贡生春酒。”
三、鹅黄酒与蜜酒
据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卷四十二、宋代祝穆所著《方舆胜览》卷五十四等史料记载, 汉州有名酒叫做鹅黄酒,又称鹅儿酒 (清·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卷十二)。
《方舆胜览》汉州的“土产”条中也说“‘鹅儿酒’爷,,乃汉州酒名, 蜀中无能及者”。
到宋代,,汉州又有“帘泉”酒和蜜酒流传于世。
绵竹武都道士杨世昌将其蜜酒方传与苏轼, 苏轼特作 《蜜酒歌》 以记之, 其酿造方法, 在南宋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卷三有详细的记载。 直至今天,绵竹所产剑南春酒秉承了唐、宋蜀中名酒的传统风韵。
四、射洪春酒
射洪县特有的传统佳酿, 其色具有“纯净、透明”的“绿”, 味则“清冽”而“甘爽”。
杜甫于唐代宗宝应元年 (762年) 在唐梓州射洪县所作《野望》 诗就有 “射洪春酒寒仍緑、极目伤神谁为携” 的佳句 (清·仇兆鳌 《杜诗详注卷十一)。
明代文人谢东山,博雅好古,曾得易酒法,回到射洪县后改进酿制方法,使春酒的优点得到进一步发扬。
清光绪《射洪县志》卷四云:“射洪春酒擅名前代,,工部 (杜甫) 诗称之。又费密称:谢公东山得易酒法,归射洪造酿,甚美,蜀人谓之‘谢酒’。今之糟坛,味甚香美,其遗制也。”
五、戎州重碧酒
据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卷四十二、 (唐) 李吉甫 《元和郡县志》 卷三十二、《通志》卷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》等史料记载, 今四川宜宾市古称义宾, 为唐代戎州所领五县之一。
其时戎州所产重碧酒已有相当名气。此酒原名“春酒”, 后因杜甫在《宴戎州杨使君东楼》诗中佳句“重碧拈春酒、 轻红擘荔枝”而更名为重碧酒 (清·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卷十四)。
《杜臆》引《艺海泂酌》说:‘叙州官酝, 名重碧’。
至宋代, 戎州的重碧酒仍为文人骚客所称道。 黄山谷 《在戎州》 诗 “试倾一杯重碧色, 快剥千颗轻红肌”;范成大《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山谷谪居时屡登此亭有诗四篇敬用其韵》“我来但醉春碧酒, 星桥脉脉向三更”。其自注称:“郡酝旧名‘重碧’ ,取杜子美《东楼诗》‘重碧拈春酒’之句。 余更其名春碧,语意便胜”(《石湖诗集》卷十九)。
六、全兴酒
明末清初,一王姓客商的第三代孙承袭祖业,选中水井街烧坊这块酿酒的风水宝地,新号取名“福升全” (“全身佛”谐音倒用), 酿酒取水于薛涛井,酿酒技艺考究,所酿之酒为“薛涛酒”。
清道光四年(1824年)在成都暑袜街又建新号“全兴成”。 全兴成烧坊吸收众家烧坊技艺之长,全兴酒继承发扬“薛涛酒”酿造技艺, 对传统“薛涛酒”的酒质不断改良,创造出纯甜、香浓、味爽的新酿,取名全兴酒。至今成都武侯祠内仍悬挂有清同治六年 (1867年) “全兴成”等商号捐献的“伊周经济”匾额, 表现出当时酒坊的影响力。
七、其他名酒
在文献史料中还有其他蜀中名酒, 诸如乐山嘉州酒、眉州玻瓈酒等。仅成都一地, 就曾酿造出甘酒、清醥酒、酴醾酒、临邛酒、郫筒酒、乳酒、烧春酒、锦江春、竹叶青等众多当时远近驰名的名酒。
注1:明、 清以来, 四川名酒及其酿造工艺已逐步走向成熟,四川酒业空前繁盛。李汝珍在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六回中列举清代名酒 55 品,川酒就有4品, 除了成都的“薛涛酒”外, 还有巴县的“砸酒”、 茂州 (茂县)的“锅巴酒”以及“潞江酒”。今天四川所产名酒, 基本上都源自古代名酒,如水井坊 (全兴大曲)、剑南春(绵竹大曲) 、 泸州老窖(泸州大曲)、五粮液(杂粮酒) 、沱牌曲酒(射洪春酒) 等。
注2:清朝中叶以后,四川社会环境相对安定。移民的不断涌入,农业经济的发展,加之移民带来的酿酒技术与四川原有的酿酒基础相结合,大大推进了四川酿酒业的发展。
下一篇:没有了
我要加盟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